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理论扎根实践,守护林木健康——园林学院树木医生微专业师生走进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开展课程实践

发布时间:2025-09-08 18:38:54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为深化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切实提升学生树木病虫害识别与防治的实操能力,97日,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树木医生微专业核心课程《树木病虫害防治技术》实践教学活动,在北京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圆满开展。本次课程由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牵头,联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北京树木医学研究会三方专业力量共同组织,为学生搭建了从课堂走向林间的实战练兵场

undefined

作为北京农学院响应国家生态建设战略与城市绿化精细化管理需求的创新举措,树木医生微专业于2025上半年首次开设,聚焦树木健康管理领域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体系涵盖树木健康诊断、病虫害综合防治、古树名木复壮等实用技术模块。该微专业面向校内相关专业学生及林业、园林行业在职人员开放招生,始终以培养实战型树木健康管理人才为目标,通过理论授课+现场实操+专家带教的模式,打破传统教学壁垒,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守护林木健康的核心技能。

undefined

本次实践课程的教学团队汇聚了多方行业专家力量北京农学院园林学院何祥凤副教授基于多年病害研究经验,为学生讲解树木病害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昆虫学专家李国宏,从科研视角解读树木发生规律与防治新技术;北京树木医学研究会专家王长民高级工程师则分享一线诊疗案例,指导学生规避实操误区;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技术团队更是凭借对园区林木的熟悉,带领师生深入不同林区,全面了解树木病虫害发生特点

undefined

在近一天的实践教学中,师生团队沿着公园特色林带开展沉浸式学习在阔叶林区,专家现场演示如何通过树干刻槽、排粪孔以及树下虫糞来判断天牛等钻蛀类害虫的发生情况,指导学生使用专业工具采集样本;在针叶林区,针对蚜虫聚集危害现象,详细讲解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的协同应用方案;在古树群落区域,围绕白粉病、丛枝病等常见病害,分析病害传播途径与生态调控措施。教学过程中,专家团队反复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理的树木保护核心原则,鼓励学生结合理论知识提出个性化防治方案,并逐一点评优化,让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带着问题学、跟着专家练、拿着方案归。课程结束后,参与师生的反馈尤为积极。已入职园林养护企业的微专业在职学员表示实践课上学习的病虫害识别技巧和防治方案,直接对接日常工作需求,之前遇到的诊断难、选药难问题,经过专家现场指导都有了清晰解决方案,比单纯听理论课更有收获。校内2023级林学专业学生也坦言之前在课本上看到的病虫害图片,到了林间总是认不准,这次跟着专家手把手学习,不仅分清了相似病害的区别,更理解了为什么要根据树木生长环境制定防治方案,解决实际问题的信心更强了。

undefined

此次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实践教学,是北京农学院树木医生微专业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的重要环节,不仅检验了前期理论教学成果,更为后续课程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undefined

未来,微专业将继续深化与北京各公园、林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的合作,计划逐步拓展城市公园、郊野林区、古树园等不同类型实践基地,开发季节性病虫害防治”“极端天气后林木复壮等特色实践模块,持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企、校院协同育人模式,为首都林业生态建设、城市绿化精细化管理培养更多懂技术、会实操、能担当的树木医生,为绿色北京建设与生态文明发展注入专业人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