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首都建设成为一个大花园”的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首都宜居环境品质,5月9日,由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主办的“2025 首都市民花园周”在海淀公园盛大开幕。活动以“美在身边 花享未来”为主题,通过多空间、多角度、多维度打造花园式场景,全方位展示花园城市建设成果,让首都市民沉浸式感受共建共治共享花园城市的浓厚氛围。活动期间,主题花园展赛精彩纷呈,共设置社区花园(花境)展赛、阳台花园展赛、街区花园展赛、美丽庭院展和未来花园展五大类别。
由北京农学院马晓燕、冯丽教师团队带领学生们完成的“风吹半夏”“繁花市井”两组作品以独特的设计理念在众多设计作品中脱颖而出,顺利入选社区花园(花镜)展赛并完成搭建。作品紧扣社区生活与自然主题,极具感染力,赢得市民的广泛喜爱与高度赞扬。
“风吹半夏”花境:让风与花共舞的园艺奇思
“风吹半夏”花境匠心独运地融入了风车、风铃等充满生活气息的风动装置,这些平日里常见的物件,在园艺师的巧思下,摇身一变成为营造氛围的点睛之笔。
微风拂过时,五彩斑斓的风车欢快地旋转,清脆悦耳的风铃随之奏响动听的旋律,与娇艳欲滴的花朵相互映衬,共同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夏日画卷。漫步其间,仿佛能真切触摸到风的轮廓,沉浸式感受那份独属于夏日花园的灵动与活力。
“风吹半夏”花镜设计图
“繁花市井”花园:烟火与诗意交织的社区记忆
以“生活剧场”为核心,将废弃或日常物件转化为花园的叙事主角,打造一个充满烟火气的沉浸式自然空间。花园不仅是植物的容器,更是社区记忆与创造力的载体,用诙谐的视觉语言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唤醒居民对生活美学的感知。通过将琐碎日常升华为艺术化场景,花园成为社区共创的“生活博物馆”,居民在照料植物的过程中重拾对旧物的情感联结,重建人与土地、人与人的温暖关系。
花园不仅是视觉上的盛宴,更是情感的寄托之所。它用花卉与旧物,唤醒人们心底对生活的热爱与眷恋,让每一位参观者在繁花簇拥间,找回社区中的温情与记忆。
“繁花市井”花园实景
“繁花市井”花园设计图

两组作品展示牌
在活动现场,参与创作的学生们也难掩内心的激动与自豪。“风吹半夏”的主创孙小菲同学兴奋地分享道:“这次参与‘风吹半夏’作品的创作,对我而言是一次宝贵的实战经历。从最初的创意构思,到在指导老师帮助下不断完善设计,再到亲手挑选植物、进行现场搭建,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挑战,但也让我收获满满。看到市民们被我们的作品吸引,眼中流露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我深刻感受到了园艺的魅力与力量,也更加坚定了我在这个专业继续深耕的决心。”
负责“繁花市井”作品的赵衿艺同学也感慨万千:“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作品,让大家在城市的喧嚣中找到那份久违的宁静与温暖。当看到许多市民站在作品前,兴奋地拍照打卡留念,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我知道我们的努力得到了最好的回报。这不仅是一次园艺创作,更是一次情感的传递,让我明白我们所学的知识能够为人们带来如此真切的感动,这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成就感。”
北京农学院一直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积极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此次在“2025 首都市民花园周”活动中的出色表现,正是学校长期坚持实践教学、注重服务社会的成果体现。“2025 首都市民花园周”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北京农学院师生展示专业成果、传播园艺文化提供了广阔舞台,也为首都市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园艺盛宴。未来,北京农学院将继续秉持服务首都、服务社会的理念,积极参与各类园艺活动,为推动首都花园城市建设、提升市民生活品质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