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动态 > 正文

沐三月暖光,品书韵悠长——园林学院第83期“月读一本好书”活动顺利举办

发布时间:2025-03-30 19:44:14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2025年3月26日,园林学院第83期“月读一本好书”活动在教A 215顺利举行,本期的主题是“沐三月暖光,品书韵悠长”。春水初生,杨柳拂岸,三月的阳光正以最温柔的笔触,在窗间书写着新绿的诗行。我们相聚在这春意漫漫的时光里,愿每位书友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此心安处”。活动由园林学院研究生会学术部成员张硕主持,园林学院2024级研究生参与,大家共品书韵,一同收获。

第一部分好书分享

在春光的呢喃中翻阅时光的褶皱,总有一本书能让我们触摸到生命最本真的质地,籍子雯同学分享的《平凡的世界》,介绍了作者生平、书中梗概,并向我们讲述了生命最纯真的本质:即使吞咽生活的苦涩,也要把尊严酿成蜜,自强不息、快乐地生活。

美是一种玄妙而奇异的东西,只有灵魂饱受折磨的艺术家才能从混乱的世界中将其提炼出来。赵芸卿同学分享的《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斯特里克兰德就是用自身经历谱写出自己光辉灿烂的生命美,通过对主人公生活经历的介绍,告诉我们:即使饱受磨难,梦想依旧不能放弃,要把生命的价值注入绚烂的生活中。

什么是平凡?董迎雪同学分享的《平凡的世界》告诉我们:真正的平凡从来不是那些站在高处的人,而是那些即便身处泥泞,也依旧向阳而生的人,就如同书中的孙少安,在困境中寻找自我。

人生就像一本书。闫嘉敏同学通过对《我与地坛》主要内容的介绍以及自身读后感悟分享,让我们认识到人生的意义在于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并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过程,我们应当珍惜每一刻,并用尽全力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

当我们在清晨的露水里打捞星辰,在黄昏的废墟上种植玫瑰,是否听见灵魂深处永不沉寂的叩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李昌林同学分享的《追寻生命的意义》告诉我们:生命的意义是在逆境中的坚持,不被困难所击倒;在困境中发现的灯塔,照亮前行的道路;在外界的限制中,依旧追求自由。

人生就像一场旅途,充满荆棘与希望。刘亿同学带来的《活着》向我们讲述了主人公跌宕起伏的一生,并告诉我们生命的顽强:在面对苦难与不幸时,不仅要保持生存的意志,更要学会在苦难中寻找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第二部分精彩选段诵读

“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陈可婧同学为我们带来《我与地坛》有感情的朗诵。

“夕阳将福贵和老牛的影子拉得细长,两个佝偻的轮廓渐渐融进五座土坟的阴影里。福贵解开拴牛绳,枯手抚过牛背凹陷处——那里本该架着犁耙的位置,如今积着层薄灰。”王昱婷同学朗诵的《活着》,带我们领略生命的顽强。

“愁来愁去,人生还是那么样一个人生,世界也还是那么样一个世界。假如把自己看得伟大,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屑”的看待;假如把自己看得渺小,你对于烦恼,当有“不值得”的看待。”李沛青同学为我们带来了《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生动的朗诵。

“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废墟是课本,让我们把一门地理读成历史;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旧的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张艺天同学对《文化苦旅》进行了有感情的朗诵。

“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蔡默然同学为我们带来《我与地坛》的朗诵。

“当企业将短期利润置于诚信之上时,不仅会摧毁股东价值,更会动摇整个市场经济的信任根基。任何商业决策都不能脱离伦理的约束,否则终将付出远超短期收益的代价。”马子豪同学为我们带来《认识商业》的朗诵。

“从草丛中的一株杂草,通过一千年的时间进化为全球各地风靡的风吹麦浪。让我们站在小麦的视觉来看待这件事,是智人驯化了植物,还是植物驯化了智人? ”李金泽同学为我们带来《人类简史》中的智慧。


沐浴着三月的暖阳,我们以文字为舟穿越思想长河,随着书页翻动的轻响与春风共鸣,这场精神盛宴继续书写文明薪火。此次以“沐三月暖光,品书韵悠长”为主题的读书分享会圆满结束。期待下次相聚时,每位书友都能携着新发芽的文学种子,在时光土壤里孕育出更丰盈的精神果实。

附:第83期“月读一本好书”活动评选结果